80能上什么大学生?
我是1980年出生的,高考在2000年。那时候的80后正在经历“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也正是大家常说的“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 那是个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很丰富的年代!
首先,从物质方面来看待上大学的问题——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用都相对便宜(跟现在比);其次,从精神角度来看,那时候正是互联网刚刚普及的时代,上网费还很贵,但毕竟有了互联网,可以查阅学习资料,了解就业信息,联系校友等等…… 那时候的大学不像现在的大学这么“商业化”——没有校区外边的商业街、没有到处摆摊的卖奶茶、鸡蛋饼的商家,更没有考研辅导机构。
学校里除了图书馆、操场和宿舍楼之外,就是教学楼和实验楼了。学校的氛围很浓厚,每天上课都要查课,每周要检查宿舍卫生,每个学期要有教学评估,还要有考试作弊被抓到要被通报。 那时候的学生也没有现在的学生那么“自由”——没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能用信用卡;不能带耳机听歌(据说有影响听力发育的危险)。。。。。。 但无论怎样的条件,能够考上的都是这个省份(市)最优秀的一批学生。
我考上的是一所985工程院校,当时来自云南全省文科的考生只有34个人,而我所在的班级27个同学全部都是考入985院校的,可以说我们这一届的同学都是那时候云南省重点高中里的尖子生。 在这样的一个“高手如云”的环境里,我不算聪明,但我非常努力,我的成绩不算好也不差,排名经常是上上下下的。那时候的考试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科以外,其他科目都是考卷纸答题,需要写解题过程,所以分数不会特别高也不会低。
在大学里我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以外,我还选修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当时正逢互联网时代,我看好互联网以后的发展就修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这样我的学业压力就比较大了,除了完成学院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外,还需要花时间去自学计算机的课程,同时还要参加社团活动,组织班级聚会等。
虽然压力大,但是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本科所有的课程学习,也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 我没有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而是选择了就业。因为我想早点出来工作,早点经济独立,同时也不想离父母太远。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从事文字编辑工作,年薪10万+。
那时候的我,可以说实现了经济独立,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可以自由地采购自己喜欢的衣物和用品;每年还可以给父母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或者给弟弟妹妹买点学习用品。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不想上班就不去,想加班就加班。 现在我已经回云南工作,生活。
如果让我重新来一遍的话,我还是会选同样的大学和专业,只是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贪玩儿,而要在劳逸结合中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让自己更充实,更有成就感一些。 至于未来的话,我打算回母校当老师,继续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