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语预科叫教什么?
你好,我来答一下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挺复杂的问题——什么叫“印度语预科”。
首先说一下,在国内,确实没有直接开设的“印度语专业”或更确切地说,是没有一个语言类的专业叫做“印度语”(Indic language)。国内一般会把印地语作为外语类专业,例如外院、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设置的外语系就有印地语专业;而把泰米尔语作为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比如上外、北大等学校设的印度语言文学系就有泰米尔语专业。所以严格来说,国内的外语专业和印度语言文学专业的划分跟国外是不一样的,不过因为国人学习梵文古吠陀语的传统,导致大家对外国语文学专业的习惯称谓是照搬自西方语言学中对于欧洲和拉丁美洲语言的叫法,即以语种命名,如“德语文学”“法语文学”“意大利语文学”,以及“西班牙语文学”“葡萄牙语文学”等等,而不像“印地语”“泰米尔语”那样以地名命之。 之所以这么区分,是因为以前国内外语教育比较拘泥于西方传统的“语言学”流派,认为语言学研究应当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纯学术行为,所以用外国人的语言名字来指称不同的语言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如“汉语”(Chinese)一样,不管是中国汉语还是朝鲜语或者越南语,都属于“汉语族”,都被称为“汉语”。但是,随着民族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下半叶的崛起,这种纯粹学术化的定义自然受到了挑战,人们开始更多地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语言问题,此时如果还沿用以前的术语就会显得很不合适了。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语言专业的学生会听到诸如“汉语文学”(Chinese literature)这样的称谓,而不再只是单纯地学习一门“汉语”(Hanyu)而已。
回到正题,既然中国没有设立“印度语”这门学科,那么所谓的“印度语预科”自然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是以前,那还可以解释为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影响下的培养方式,但是如今在外语教学领域提倡 “沉浸(immersion)”“浸入式(immersive)”的教学方法多年,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外语学习的效率和方法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所以“印度语预科”这样的说法自然显得有些落伍和不合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