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鼬新西兰有吗?

霍立霍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猫鼬,又称臭鼬、臭猫(台湾语),学名Mamestra cymindis 。属啮齿目、鼬科,是体型较小的一种鼬,体长约14cm。四肢短粗有力,尾毛稀疏。头大而圆,眉间有一白色纵纹。耳壳较扁而薄,略呈三角形,全身灰黑色,有暗棕色条纹。

分布于北美洲东部,由加拿大南部直至美国东南部,并延伸到危地马拉和伯利兹。

在新西兰,有人把猫鼬当作宠物驯养,也有人试图把它引入到北岛南部地区作为控制老鼠的物种。然而,由于缺乏天敌,又缺乏对于本地环境的影响,使得它成为了最具危害性的入侵动物之一。

它主要取食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在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可能传播病原菌而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因为它的臭味气体主要来源于肛门腺,所以它也会用气味来标记自己的领地。

另外,这种动物还有一怪癖,就是喜欢啃食自己尾巴上的毛,为此,它们的身上常常出现秃斑。 目前,猫鼬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

冀昱蒙冀昱蒙优质答主

在南非草原上,生活着一种长相怪异、会直立行走的小动物,它身体只有书本般大小,全身覆盖褐色斑纹,头颈极长,眼睛大而圆,脑袋酷似水獭,鼻子又特别像老鼠,那细长的利爪和尖牙,简直可以和狐或者狸相比。更为让人称奇的是,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毒蛇叫响腹蛇,猫鼬居然和它同处一地,而且经常抢夺响腹蛇的巢穴居住,它们难道不怕被毒蛇咬伤吗?

猫鼬不仅不怕毒蛇,还经常以蛇类为食。因为猫鼬天生的抵抗力非常强大,连神经都有很强的耐毒性,一般的神经毒、血液毒对于猫鼬都不起作用,即使被响腹蛇咬伤,它最多打几个饱嗝就又活蹦乱跳了。再加上猫鼬奔跑灵巧迅速,行动速度远在蛇类之上,所以与蛇类周旋起来,占有很大优势。

其实猫鼬抓蛇是有技巧的,它们最喜欢挑幼蛇。幼蛇毒性不大,猫鼬就直接扑了上去,把幼蛇摁死,然后享受美餐。遇上成年蛇,猫鼬就要煞费一番心思了。首先,由几只猫鼬为一组,其中一俩只负责将毒蛇引出来,引蛇出洞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故意在洞口附近大叫的、有快速扑到洞口的、有不停在洞口附近窜来窜去的,总之让蛇在洞里感到不安。而其余的猫鼬则在不远处等候。

然后,当守在蛇洞附近的猫鼬感到蛇有出来探查的意思时,就会迅速离开。当蛇伸出头来想要进攻时,猫鼬则会迅速改变方向奔跑,并且故意一扭一扭地跑,以激发蛇的追击欲。

当蛇追击猫鼬时,埋伏在不远处的猫鼬则会从别处扑过去,攻击蛇的头颈部位,使蛇无法进攻,同时另一只猫鼬也会迅速上来帮忙。两三只猫鼬合作起来,很快就可以将蛇制服。然后,它们就一起把蛇扯着往地上使劲摔,直到将蛇摔断为止。最后,在确保蛇无法进攻之后,猫鼬就抢占有利地形(一般是高坡或者石头上),然后从尾部开始轮流享用美餐。

一般情况下,猫鼬的这种战术屡试不爽,再加上猫鼬在草原上行动迅速,有良好的视野,它们不会轻易和蛇类遭遇,因此猫鼬是蛇类的克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