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产假为什么那么长?
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生育/养育孩子是家庭中主要的女性负责的事情。历史上对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的历史统计中(包括家务劳动时间)总是不包括孩子出生的年份和哺乳期的时间——因为这被看作是“无偿的”或者“没有报酬的”——而历史上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的历史统计中总会包含这些时期。于是,从历史统计看,女性在育龄期(怀孕加上哺乳期)的总时间一般要比男性多50%甚至更多(比如美国女性比美国男性每年多出140个劳动力工作日,而中国女性要高出372个)。
而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男性开始大量进入生产线,女性则更多地进入到家庭领域(家务劳动和照顾婴孩)。但这并不能扭转历史上积累的男尊女卑的地位格局,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仍然远远低于男性。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工厂和办公室工作,但社会的传统观念仍然认为抚养教育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则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尽管女性有更高的劳动参与率,但因为工资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父亲一人。
于是在生育后很短的时间里,母亲就必须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边上班边带小孩,或者同时打几份工。而爸爸则可以继续在家带孩子、休息或是找一份清闲的工作。这样对比下来,实际上母亲的劳碌命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反而还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 于是,在60年代到90年代的福利国家建设期间,各国就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父亲休假,参与育儿,并制定女性带薪产假(以及父方假),实施婴儿补贴计划等,以缓解母亲的劳累,平衡父母亲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性别差异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