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哪些二本学校?
对内地招生的香港院校,官方说法是“没有所谓‘一本’和‘二本’之分”。但在内地考生中,确实存在“冲港校、保内填”的选择习惯。因为大部分省份的一本线只有个别学校的投档线比某些港校对本省考生的最低投档分要高;而大部分高校在各省的投档线都比一本线高很多,比如北大清华在部分省份的最低录取排位要比一本线高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2019年北大清华在河北的最低录取排位约比一本线高64.5万位)。所以人们把这类被低分的大学挡住了大门的港校,称为“赌运气”的大学。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用是否被“一本”“二本”区分港校并没有多大意义——除了极少数情况外,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凭借高考分数直接选择港校。
一是因为大多数港校在少数几个省份有名额分配,但招生计划一般都极少,像香港科技大学2018年在广东的招生人数仅有30人,北京上海各8个,天津7个,湖南、辽宁各6个……而且这些省份的考生也往往比其他省份的考生更容易考上。二是对于没被提前批港校录取的“掉档”考生,大多数省份都有二次补录的机会。
以上两种方案都意味着,如果第一次填报或补录时错过机会,通常只有等第二年再重新报考(即复读)才行。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因各种偶然原因而被成功录取,但这显然无法保证发生在每一位申请人身上。将港校列入志愿表中的顺序位置不宜太靠后。
作为亚洲最自由经济体的特区,香港实行独立于内的高等教育体制,其院校排名普遍高于内地高校。尽管香港高校大多历史悠久,但却很少受“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影响。如香港科技大学的工程学和商业及经济学院都在世界领先之列。 但与内地高校不同,香港高校一般不区分“一本”和“二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香港大学采用独立于内地的招生通道,只向内地生招收本科学生,且招生人数远少于内地高校。同时,香港的高校也较少受到内地高考录取位次值的约束。因此从实际录取情况来看,香港高校很难被分为“一本”“二本”。然而,虽然香港高校难以被内地学生以“一本”还是“二本”区分,但由于历史原因,人们仍然习惯于用这一旧有概念指代这些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