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博士读几门外语?
作为一个在剑桥读完PhD,又在德国和瑞士做过两年Postdoc的人(所以也算有点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吧),我可以说,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两门外语是极限了,三门基本上就有点吃力了,四门几乎不可能。 有人可能以为学外语跟学英语很类似,多背背单词、练练听力就能提高。然而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我们学英语是为了交流,而且目标并不是让外国朋友认可我们英语的流利程度,而是让他们承认我们英语的“好”,这个好是相对他们在英文母语国家长大的同龄人而言。
而学外语不是这个模式,你无法和一个外语说得同样流利的人去对比你的外语水平。这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本质不仅仅是工具,还是一种文化载体。学习外语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且很难出成果的,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以我本人为例,我在德国留学期间学了德语,在德国工作以后又重拾德语,然后去了瑞士再学法语。我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去学习这三门语言。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德语和法语的基础,只是很久没有用,需要重新拾起来而已;但英语却是我的第二外语,作为外国人学英文确实是有优势的,至少语法上我没有太多顾虑,可以大胆地用简单句去练习口语和写作,这样的训练效果是很明显的。
当然,我是学语言的专业人士,因此我学习三对外语的同时并没有影响我对其他专业知识的研究。但是很多非语言专业的人士学习外语总是难以兼顾其他工作或学业,这也是事实。所以三对或者更多语种的外教课,恐怕就只能是幻想了。